官方微信 | 新浪微博 | 繁体版 | 无障碍版

【晚晴艺苑】回忆下乡进厂的奋斗岁月

信息来源:中共中山市委老干部局发布日期:2023-06-16 点击量:465

回忆下乡进厂的奋斗岁月

市住建局退休干部  邓中生


      我从18岁开始下乡插队务农,3年之后被招工进厂,在工厂工作17年后,调入市委机关、政府部门工作,至2010年6月退休。在42年的工作经历中,下乡插队务农和进工厂工作的经历对我人生的成长、进步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。

下乡插队务农的经历和感受
(1968.10-1971.10)

      1968年,党中央和国务院向全国发出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。当年12月,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指示: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,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,很有必要。”短短几个月,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全国形成热潮。

      当时,我的哥哥姐姐都在外地或农村工作,家里只剩下在小学任教、临近退休的母亲和我两人,按政策我可留在城里工作。但在“到农村去、到边疆去,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”舆论氛围的感染下,我于当年10月到石岐民族路居委会第一个报名下乡,被统一安排到民众公社雄文大队插队务农。母亲是在我报名后才知道我下乡的。

      当时被安排到民众公社的知识青年有34人,其中16人到雄文大队,18人到新华大队,是1968年县里第一批下乡务农的知识青年。

      民众是大沙田产粮区。下乡前半年,我被安排到雄文三队队长周润森家“三同”(同食、同住、同劳动)。三队共有8名知青,由16岁至20岁出头,年青力壮、血气方刚。刚去到,我们就参加了队里早出晚归的农业劳动,从春耕、夏收、夏种到秋收、冬种,农民干啥我们就干啥。农业劳动强度大,干活劳累,大家都经历了一段时期的适应过程。

      下乡半年后,生产队建好4间新茅寮,我们8名知青住进了茅寮里,开始了完全的独立生活。当时劳动艰苦、生活清贫。队里分配有自留地,我们种了瓜菜、养鸡养鸭养猪,实现了自食其力。我们的思想单纯,想到自己是下乡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,是来锻炼和改造的,要经受住艰苦劳动的锻炼和考验,因此工作起来积极主动,不怕苦不怕累。一个“双夏”下来,我褪了两次皮,母亲见到心疼,我自己却不以为苦,反以为荣。下乡初,刚学用艇撑泥时,往往一个上午艇沉两三次。虽然我不会游泳,但也不害怕,翻过艇,跳上去又继续撑。这股劲头连农民看到都竖起大拇指,说我是初生牛犊不怕虎。下乡半年多,我们就和农民打成一片。除了干农活,我们还当上了队里的学习辅导员,建立了大队宣传队,把整个大队的学习、宣传活动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,得到了农民的认可和大队的称赞。

      下乡三年,在与农民的接触和农村生活中,我认识到中国农村的落后状况,目睹了农民贫困的生活。艰苦的农业劳动,让我懂得了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,增进了对农民的感情,也培养了独立生活、自食其力的能力,磨炼了自己的身体和意志。由于增进了对农村、农业和农民的了解,当时我就认识到,中国农村不振兴,农村落后的面貌不改变,国家的富强就无从谈起。从这个时候起,我就关心农民的疾苦,以后一直都密切关注农村的变化,关心农民生活的改善。

      1971年10月,县里开始了分批让知青招工回城工作。我是第一批由大队推荐、知青投票推选回城的,被招收到中山陶瓷厂工作。


在工厂17年的的历炼成长

(1971.10-1988.10)


      我从1971年10月到中山陶瓷厂工作,至1988年10月调到中山市委政策研究室,一共工作了17年,头5年在生产一线,后12年在管理岗位。在工厂工作的经历同样刻骨铭心、难以忘怀。

      中山陶瓷厂建于1957年,是中山县县属集体企业。入厂后,我被分配到锻烧车间窑务班做炉前工,从事锻烧陶瓷、耐火砖和釉面砖等产品。窑前的工作温度常在40至60度不等,陶瓷的烧成温度在1300度,耐火砖的烧成温度在1500度。我们的工作属于“高温作业”。

      有过下乡务农的经历,能招工入厂,我已非常知足。开夜班我都不觉得辛苦,反而开心,觉得白天的时间多了。白天上班,晚上我就回厂编墙报、搞宣传;开夜班,则白天回厂出墙报、写辅导课发言……。当时大家都不计较,经常在休息日回厂参加青年突击队的义务劳动,晚上回到厂里参加青年读书小组学习。一有中央文件下发,我就去为全厂职工作学习辅导。由于好学上进、工作积极,入厂两年后,我被提任班长。1973年12月,我光荣入党,先后任厂团支部组织委员、工会副主席。

      在厂党支部的领导和团支部的组织下,厂里的青年读书小组和青年突击队活动生气勃勃地开展起来,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发展,也吸引了县工交战线不少企业前来参观学习。在厂外,我在县总工会的支持下,发起建立了中山县工人读书小组,积极开展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的活动。我还常被安排到县工人文化宫、工农兵剧场,为几百上千工人义务宣讲。县工人读书小组后来由起初的10多人发展为有100多人参加的工人马列主义学校。1975年,我作为全县唯一的工人代表被推荐到县委理论组,参与全县学理论的工作研究。1975年5月,我被提任为副厂长、党支部副书记,走上了管理工作岗位。

      在农村、工厂20年的工作和生活经历,使我有机会直接接触和逐步熟悉了基层,了解了中国国情,从而自觉将自己的命运同工人农民联系在一起,立志为工农大众服务。这段经历为我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和世界观奠定了思想基础,让我认识到在工作中要坚持群众路线,一切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;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要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,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努力工作。

      回忆42年的奋斗岁月,我无怨无悔。能够为党和人民工作,我感到无上荣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