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方微信 | 繁体版 | 无障碍版

@老年人 会使用智能机远远不够 防电诈“必修课”了解一下→

信息来源:央视网发布日期:2024-10-21 点击量:1,149


《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基本数据公报》近日发布,其中一组数据关注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:


2021年,我国老年人中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占36.6%,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占40.4%,没有智能手机的占23.0%;


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中,会手机网络聊天的占74.7%,会手机支付的占18.1%,会预约挂号就诊的占9.6%,会用网约车软件的占7.1%。



从数据中可见,智能手机在老年群体中的普及率与使用率较低,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中大多仍只会手机网络聊天。

 

在相关报道中,部分老年人表示,担心自己年龄大、操作失误,会造成些不必要的麻烦。


积极消除数字鸿沟

为银发族生活增添新活力


为帮助老年人更好跟上数字时代的步伐,充分适应和享受数字时代,部分城市通过线下讲座、培训等方式,帮助老年人更快融入数字生活。


多领域探索,让老年人享受数字生活


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,也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。

 

1 


年龄不是学习的障碍


2024年上海市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中,一些老年人学习并掌握了扫码购物、在线问诊、手机打车等网络应用的基本知识。



从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小贴士娴熟运用,到网上“避坑”防骗的智慧分享,许多老年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年龄不是学习的障碍。


2


“有点儿迷上”了 他们用手机记录“不老人生”


上海老年大学专门推出了26门智能技术应用课程,短视频制作与摄影基础班尤其受到欢迎,它们教会了老年人如何用镜头捕捉生活的美好瞬间,并通过创意编辑讲述自己的故事。



在上海闵行老年大学“补课”的陈建萍获得了上海老年人短视频大赛三等奖,她表示“有点儿迷上了”短视频拍摄剪辑:“获奖短视频拍摄的那天正好我退休,我感觉很有纪念意义。我认为智能化的东西,越学越会,越学越深入。”


学会“玩手机”不是最后一课

 

辽宁大连,一场包含AI互动、反诈宣传、知识科普等主题的反诈宣传活动也吸引了不少老年人前来,沉浸式学习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相关知识,提升防骗能力。




老年人常遇的新型诈骗案


一定要远离!

 

新型诈骗手段盯上老年人,近年新闻报道中案例不少。


用AI技术装子孙


随着AI技术的发展,变脸、拟声的深度伪造现象随处可见。一些人利用这样的先进技术,实施针对老年人的诈骗。


2024年3月,武汉市公安局汉阳分局琴断口派出所民警接到辖区银行报警,称先后有两位老人,要求提前支取定期存款,疑似遭到了诈骗。而两位老人并不认识,只是碰巧在同一个银行取钱。


据民警介绍,肖婆婆接到电话,说她上大学的孙子跟别人起了冲突,把对方打伤了,现在正在派出所调解;杨爹爹接到电话,说他的孙子,在路上出了交通事故,需要跟对方私了,因为担心影响后面的工作。



民警向老人解释了AI诈骗的套路,老人都声称,电话里的声音和自己的孙子一模一样。经民警联系家属确认,两位老人的孙子,并没有电话里的情况发生。


据此,已经充分说明,现在的AI技术已经可以模拟声纹、人的面容,所以你所看到的、听到的,都不一定是真的。


“固话号码”“警察身份”都是假的……


2024年5月23日,75岁的胡女士接到了一个男子的电话,对方自称是江苏省无锡市公安局的警察,称胡女士名下的银行卡涉及一起诈骗案,他们需要对胡女士名下银行账户资金进行审查。


当时对方给她打来的电话是用无锡本地的固话号码,这多少让胡女士从心理上有了一点信任的感觉。



随后,胡女士安装了对方发来的软件,对方提出开通网络会议室,帮助胡女士完成了一些操作,而胡女士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跟对方在共享屏幕了。


该男子又以“调查银行卡”为由,要求胡女士进行一系列操作,胡女士都照做了。完成这些操作后,对方失联。


直到胡女士查银行卡,发现钱没有了,才意识到自己被骗,赶紧报警。



“线上诈骗+线下取钱”八旬老人被骗100万养老金


2024年10月1日,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黄陂区分局接到一对老夫妇的报警求助。


经了解,这对老夫妇在9月22日接到一个自称海南省海口市公安局“民警”的电话,电话那头声称老夫妇参与了一起特大诈骗案件,要求配合调查,否则就会坐牢。老夫妇顿时慌了神,按照对方的要求在手机中安装了远程控制软件,由所谓的“民警”进行远程操作。

 

诈骗分子使用老夫妇的银行账户花费100万元,购买了1600克黄金寄往指定地址。事后对方在要求老夫妇删除全部聊天记录后,消失得无影无踪。一天后,冷静下来的老夫妇觉得其中有蹊跷,才选择了报警。


新型诈骗手段层出不穷

这几点要牢记!


谨慎养老投资:小恩小惠是陷阱,不要因为“免费的鸡蛋”就购买高额保健品,坚持科学保健


甄别黄昏恋:谈钱伤感情,谨防黄昏恋变“黄昏骗” 


警惕“装孙子”:遇事冷静不慌张,当骗子以子女孙辈口吻,以任何理由借钱、买东西,都要先打电话给子女再次核实,不要让骗子钻空子

 

不要随便“扫一扫”:不扫陌生二维码,不下载未知软件,防范远程被监控


别怕麻烦子女:办理各类政务要先与子女家人商量,必要时要子女陪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