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方微信 | 繁体版 | 无障碍版

【晚晴艺苑】在煤油灯下读书(节选)

信息来源:中共中山市委老干部局发布日期:2024-10-28 点击量:553



【作者简介】萧飞,中山市民众街道退休干部,中国散文学会会员,广东省收藏家协会会员,中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,中山市作家协会、批评家协会会员。有数百篇各类文章散见于全国各种报刊,数十篇获省、市级奖励。


朋友送给我一盏崭新的煤油灯,使我感到既意外又亲切,没想到40多年以后的今天,煤油灯又出现在我的眼前。我将这盏煤油灯作为一件“古董”摆放在书房里,常常在无事的时候去抚摸一下,就像抚摸一位老朋友的手。这盏煤油灯勾起了我美好的童年回忆。



20世纪70年代初期,虽然村子里家家户户用上了电灯,但由于电力供应常常得不到保障,隔三岔五地停电,乡亲们又不得不重新启用祖传的照明工具煤油灯。每到没电的夜晚,母亲便小心翼翼地捧出一盏煤油灯,划一根火柴,一手取下细腰凸肚的玻璃灯罩,一手将火源凑近灯头里的灯芯,火光像个调皮的精灵,冒冒失失地跳动几下,在灯头上落了座,再放回灯罩,屋子里一下子就亮堂起来。


在那盏有些古老的煤油灯照亮下,我开始了最初的读书生活。读小学和初中时,所学的教材内容十分简单,尽管没有足够的书读,但我通过看连环画和一些红色经典小说等课外读物,也认识了好多字。我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,于是饥不择食地阅读能够到手的一切文字。


在煤油灯下,我读完了《地道战》《地雷战》《南征北战》《渡江侦察记》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《闪闪的红星》等上百本连环画,读完了《敌后武工队》《苦菜花》《林海雪原》《铁道游击队》《烈火金刚》《红岩》《青春之歌》《西游记》等30多部小说,还读了几本《十万个为什么》。昏黄的灯光照亮了书本,照亮了知识的海洋,也点燃了我求知的欲望。


有时候,阵风吹来,火苗跳跃不定,忽明忽暗,赶忙用打开的课本挡着风,不让煤油灯熄灭。我在煤油灯下读得如痴如醉,由于太过投入和头靠煤油灯太近,常常一不小心烧到了头发,吓得我赶紧抬头用手去扑,但已经闻到一股焦烟味,连忙到镜子前面一看,前面的头发已经被烧焦了很大一部分。于是,在不得已的情况下,自己当起了理发师,将烧焦的头发剪掉。有时候,由于在煤油灯下阅读时间太长,我鼻子间常挂着两道黑灰。第二天虽然洗脸清洗了一部分,但还是残留了一些,上课时常被同学们取笑,使我十分尴尬。


由于经常挑灯夜读,我在班里似乎成了一个“饱学之士”,经常坐在课桌上,给同学们讲孙悟空如何打妖怪;讲铁道游击队刘洪大队长如何了得,飞身就能爬上火车,一枪打死一个日军,百发百中;也讲甫志高投敌叛变革命这一反面典型,等等。我还经常参加学校里庆祝“六一”儿童节故事会比赛,在舞台上绘声绘色地给同学们讲述一些经典的故事,获得老师与同学们的好评,每次参赛都能够拿到很好的名次。


煤油灯下的读书时光使我爱上了读书。我将书中一些好的段落、语句用一本笔记本抄写下来,经常朗读和背诵。我甚至还抄写一些抓特务的小说,如《一双绣花鞋》《灰色的大楼》《绿皮火车》等。有一次,我从一个同学那里看到了一本关于景物描写的书,翻看几页后爱不释手,就软磨硬泡地借了回来,在昏暗的煤油灯光下夜以继日地手抄。经过一个星期的抄写,终于抄完了,看着工工整整的手抄本,内心涌动着一种兴奋的成就感,这种感觉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。这种很原始的积累方式,使我的语文成绩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。老师常常拿我的作文做范文念给同学们听,我的一点小小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。


温暖朦胧的煤油灯已经成为过去美好时光的记忆。现在的人看来,点煤油灯的年代是多么贫乏落后。而在我看来,煤油灯下的生活虽然清贫,但单纯、质朴、快乐。光阴在煤油灯下静静流淌,岁月也在煤油灯跳动的火苗中远去了。回首前尘,蓦然惊觉:几十年过去了,我从一个乳臭未干的儿童变成了一个年过半百的中老年人,人生路程已走过一半。韶华易逝,时光如河,我要继续保持煤油灯下那种求知的欲望,不断充实自己的人生。


煤油灯的星星之火点燃了我的智慧,启迪了我的心灵。在煤油灯下发奋读书的苦乐滋味,成为我人生道路上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。灯罩里那束跳跃着的橘黄色小火苗,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