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棉树被称为英雄树。在孙中山先生故乡广东省中山市,遍植的木棉树点缀着“香山古韵”、盛开的木棉花缭绕着“岐水流芳”。殷红木棉下有一位老同志,孜孜不倦讲述着党的故事、守护着红色印迹、传承着初心使命,不断擦亮“伟人故里、美丽中山”高质量发展秀美画卷的鲜红底色。这位老同志就是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退休干部郭昉凌。69岁的郭昉凌数十年如一日,致力于党史理论宣讲、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养老志愿服务,曾荣获“广东省百名红色宣讲离退休党员”“广东省优秀社科普及专家”“广东省红十字系统先进个人”“中山市十佳红色守护人”“中山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”“中山好人”“中山市最美志愿者”“最美老干部志愿者”“石岐好人”等荣誉称号。
薪火相传,她讲好党的故事、革命的故事、英雄的故事,传承红色基因,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、代代相传
坐落在南朗街道翠亨村的“杨殷故居”门前,纪念杨殷烈士诞辰130周年“村外木棉花正红”青少年党史教育活动正在举行,50多张青春洋溢的面孔注视着“郭老师”。一个稚嫩的声音说:“郭老师我记得您,我们最喜欢听您讲杨殷烈士的故事。”一颗颗红色基因的火种,在青少年儿童心中悄然点起。
退休后的郭昉凌,既是市委宣讲团、市离退休干部“晚晴讲师团”、市百姓宣讲团的骨干成员,也是市老干部“乐为”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、市红十字会传统文化保育与传承志愿服务队的“领头雁”队长,在大大小小的宣讲台上,总能看到她活跃的身影。郭昉凌发挥从事党史研究30多年的经验优势,深入学校、街道、社区、乡村、企业开展宣讲300多场,受众超5万人次。她常说,“讲好党的历史、中山的历史,是我的职责、使命和信仰。”在孙中山纪念堂前的木棉树下与小朋友分享中山解放的故事,在田间地头与青少年分享珠江纵队战士抗击日军的故事,组织实施中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《传播好声音·晚霞夕阳红》,郭昉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。听过她讲党史的人,会亲切地喊她“郭老师”,她坦言讲党史是一种情怀,乐在其中,一点也不觉得辛苦。
丹心赤诚,她擎起庚续红色文脉的火把,守护党的红色印迹,让每一处革命遗址、每一件红色文物焕发新生,得到铭记。
在上海、天津、广州、唐山等地,遍布了郭昉凌寻根问脉的足迹。为了助力革命老区村南朗街道左步村打造历史人文展馆,她耗费数年时间,奔赴全国各地收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,全方位、立体式地展现该村近代以来的优秀历史文化,推动当地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红色旅游“打卡点”。为了落实省委“1310”具体部署,助力中山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,她建议革命老区村黄圃镇石军村实施“红色+绿色”发展战略,帮助当地用好红色资源,同时让中山独有的“大沙田”生态环境得到保护。退休10多年来,郭昉凌笔耕不辍,坚持每年撰写1部著作、举办1次展览,编辑出版了《珠江纵队图志》《杨殷传》《红棉傲骨》《中山红色地图》《唯有江山是旧知》《邓中夏》《见证中山70年》等10多部党史书籍,协助南头镇低沙村,南朗街道东桠村、崖口村,古镇镇古四村等革命老区村打造了13个展览,为中山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活化利用作出了卓越贡献。
步履不停,她奔走于“桂山岐水”寻常巷陌,身体力行践行共产党员初心使命,把养老志愿服务当作终身事业,用心呵护老年人身心健康。